动态
洋水仙玻璃花
08-20 15:45

同居日2
我很喜欢笼中鸟,金丝雀,这是一个类似于能自给自足的井底蛙的角色,在笼子里,金丝雀可以发出鸣叫,得到鸟粮与饮水,在井底,青蛙只看见井口的天,在作茧自缚的一方小世界里,只需要在乎眼前能看见的东西,金丝雀或许会幻想笼子之外的世界,但也不过是放着笼子的房间,阳台,青蛙或许会幻想井之外的天空,但也只不过是那口荒井的空田,树荫。
或许是束缚,是不自由,是狭隘,那倘若,是我自己关上了笼门,跳下井洞呢?
朋友的年龄要比我小,不过步入社会的速度要比我快,我大概还要读好多年的书,再当几年学校里的学生,对方倒是先大半年实习期,再一年就毕业工作了。
于是说,一个人出门上班,一个人待在家里。
我始终会感觉自己是个小孩子,可能是因为迄今为止的时间里,80%的时候我都在扮演学生的角色,虽然我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学生,做了许多并非“学生本分”的事,我也知道我仅仅是我,身份只是年龄段片面的象征,但我已经习惯了按照课表,按照假期时的作息划分我每一个小时可能会做的事情,就像是初高中生请假时看到时钟会不由自主的想象学校里的同学们在做什么一样。
如果是同龄的情侣,同时期的室友,同居的夫妻,相处的时间还没有同处教室的同学长,同频的概念会被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拉开,我一直和与自己相同的人在一起,这样子和生活模式不同的人的同居日,倒是新鲜。
独占大床摆出一个大大的“大”字,然后去收拾收拾房间,晾晒下衣服,想一下要不要吃什么东西,再继续摆出一个大字,同居,独居,我认为如果在工作之后的独居,我大概会因寂寞而寂寥,我没有那么多的动力去给自己的生活增添太多色彩,兴趣不过文书游戏,可能会在书桌边白纸黑字的写那么几小时,同样的苍白,我大概是会寂寞致死的那种人,但习惯之后,可能也不会真正发生什么,独居无疑会放大我的所有面,恶趣味,放纵,蜷缩。
那,同居呢?
我不会扮演我自己,所以我会往“理想型的自己”靠拢,但如果有其他人的话,我很乐意表演一个“理想的同居者”,我的需求是,“被他人需要”。
然后时间被杀死,金丝雀等到主人家回来的时候。
如果我有了自己的家,我会想养一只小鸟,一只好看花色的鹦鹉,小鸟不想猫或狗,我想要互动的时候可以在笼前戏弄,可以把它放出来,在剪羽后,它只能做到扑腾到我的身边,我不想互动的时候,就把小鸟关回笼子里,即使它挣扎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如果它喧哗,就把笼子放到房间最远的位置,我自己躲到卧室里去。
猫和狗也可以这样,但比起毛发,羽毛散落不了多少地方,如果是鹦鹉的话,我的头发里掺杂上羽毛,也被粘上猫狗的毛要漂亮些。
只不过小鸟也会寂寞着抑郁致死,那至少养两只吧。
十二点前我们带着蛋糕来到海底捞,有一点滑稽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店员们会觉得过生日的人是我而不是把蛋糕端在面前凹造型的对方,但是也不重要,我还是没有什么现实感,在眼前的人面前做出笑脸,提供情绪价值就好。
……
睡前依旧的用沐浴露洗掉汗水和火锅的味道,有一点差别的是这次换掉衣物没有避开对方在的空间,只是背对着身子,再是隔着被子多了一点肢体玩闹式的接触,但我感觉心理上的距离反而更远了一步,现实将理想拉开了一步,算了,还是睡觉吧。
将自己当做实验素材,收集感受的样本,做一只笼中鸟等待主人回来会是很好的感觉,做主人可以在回家时看见笼中鸟,也是很好的感觉,笼中鸟与另一只笼中鸟相伴,也是很好的感觉。

回复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