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出了一个新活动,21天打卡,可以选择背21天单词,跑21天的步,写21天的读书笔记,整理21天的卫生,以及21天的心理健康笔记。
是某人的学校,她看到了心理健康的哪一项,她想起了兴趣于心理健康的我,她向我求助。
我从未拒绝过她。于是我接下了任务。
实际上比起说心理健康,我比较熟悉的是心理学,但如果说我喜欢心理学的话,不如说我只是过度的追求一切切存在的合理性,妄图掌握人类这种生物的奇妙心理反应,然后让自己更『心安理得』的定义,追求独属于我自己的自由罢了。
我不了解心理学,我只了解我自己。
我是主观感性的病患,我的感情,感性是丰富的,所能在大脑中构建的心理世界是宏大的,但同时也是贫瘠的,是一座建立在混合着玻璃碎屑的黄色沙漠之中的水仙花之城,我的所有文字,语言,表情,都是在表述我主观感性所看见的“我”。而文字苍白,语言乖张,表情虚伪,我不认为我能真正表达出我心境的反应,我是非我的,于是更多的时候我只表现以理想型的我的模样,或者说我一直在用我最青睐的oc来进行我的表演。
所以我一直只是我的一小部分。
一种乐趣是扮演出一个“合理”的人会做出什么反应,可以从我大脑的信息库中调用相对于的函数来应对情景,于是这次心理健康日记的主人公诞生了,一个理性的,幸福的,固执的,认为自己心理健康但又带有些偏执的人。作为创作者的乐趣之一便是可以制定笔下角色的人生,是完全由自己可控的人生,故事。然后我开始带入这次日记主人的视角开始用我的方式来表达ta应有的理念。
这真的很有趣。
但人无法想象自己没有认知到的东西,人不愿意表达令自己不适的东西,于是我的文字通常不会太具体的通俗的表达对相关事件的感受,会多加一些修饰,乃至一些抽象的形容。
这很不“接地气”。差异是一个小组的其他人写着“爸爸妈妈小毛球,青苹果,全家福,烦恼快乐知多少”,我写的是“人会与与自己相似/相同的人产生共鸣,也会与与自己亲密熟悉的人产生感情,建立关系”。
我的某人想更接地气一点,于是我尝试去写一些朴素的美好的东西,然后发现素材库相关的素材太少了,禁拼硬凑倒是也能写出来,但总感觉有点不舒服。
一个患病的人会擅长伪装出自己健康的样子,但那只是样子,是空洞没有心绪内核的,开心时会欢笑不代表哭泣就是悲伤,在我心脏颤抖个不停的时候我却表现的异常平淡。我没法在满是欢喜的文字里骗过内心。
或许我是个内心阴暗的人,所以我写不出来太美好的东西,但我不是未尝过幸福的人,所以我不应该无法描述幸福时的感触。
是我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
一个不知道自己心理健不健康大概率不太健康健康人,写21篇认为自己心理健康的固执者的日记,倒没什么难度,我只是在写『我』,但不为我所知的什么,却是有些难为我了。
在尝试之后,我拒绝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