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存在值”
我们假设生命存在具有唯一性,也就是一个人就只是一个人,ta不会是其他人,只是唯一的“ta”。例如,我是我,我的朋友认识的,我档案中记录的,我身份证上的都是唯一的“我”,于是我的存在值为1。也就是,认知何与被认知何,记录何被记录何统一,通常同一个人不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不会被认知记录为两个人,那么生命个体存在值为1。
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当生命个体存在时(也就是还活着时),无论如何个体的存在值都为1,因为无论如何个体就是个体,ta无论怎么表现,ta都是ta,橘子在像柚子也榨不出来橙汁(除非人格分裂,一个躯体多意识多灵魂)。
假如一个人ta的被认知何与被记录何不统一,也就是ta不止只被认知被ta,ta不止被记录为ta,列如,在与a的交往过程中x将自己介绍为y表现为温柔体贴,于是a就认知了y这个礼貌温柔体贴的朋友,在与b的交往过程中x将自己介绍为z表现为粗鲁暴躁大条,于是b就认知了z这个粗鲁暴躁大条的朋友,但是,私下里x是一个安静冷漠无情的人ta只是擅长于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现不同的样子,因此,x将同时具有xyz三种认知何,且x本人对自己的记录会使用xyz三种不同的人格面以不同视角不同自我思考与对话,那么在ab不互通的情况下,x并不会被认为是同一个人,若x活着存在值仍为1,因为x活着就证明着x只是x,但当x去世后,x会因自己的记录与活着的ab,被认知何与被记录何将会将x分裂为xyz三个人,此时存在值就变成了3。若世界上对x所有的认知与记录都消失在时间中,那么x的存在值降为0。
也就是说,存在值代表生命个体的生命状态,一个人可以在面对不同的人或事事表现出不同的自己,比如说我自己就很喜欢用不同的名字来代表不同的处事方式与态度,存在值唯一但多面,说实话所以认识我的人都聚在一起谈论我的话,大概交谈评论的内容会有很大的出入。
同时存在值可以视作一种与世界的联系手段,比如说在我自己的视角认知到的是我唯一的主观的世界,世界承载的也是唯一的我,我活着时在世界这个介质上表现记录着单面或多面我以为我证明“我活着”。而当我离世后,我的主观世界就消亡了,我无法再与世界取得联系也无法再进行表现与记录,而我在世界上留下的记录,例如认识我的人,我写的文章,我拍的照片,会单面或多面的证明“我活着”/“我曾活着”,也可以说在所以认识我的人和我留下的所有『作品』消亡前我都是“活着的”。
我想古人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名留青史也就是为了让自己存在值不归零的理想方式,在主观世界中,死去意味着世界的消亡,而在客观世界中,只要还有认知记录那个体就是“活着”的甚至以多个人的形象“活着”。也就是,『存在』即为『活着』。
虽然说,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差距扭曲的极其离谱就是了(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宋濂朱熹顾炎武都是儒家,马列大林教员金日成波儿波特都是社会主义,可以想象个体主观世界消亡后,留下的『作品』会被客观世界记录造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