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

量表介绍
A型行为(A型性格)是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M.)和罗森曼(Roseman,R. H.)于20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他们发现许多冠心病人都表现出一些典型而共同的特点,如: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是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情绪,常有时间紧迫感等等。他们把这类人的行为表现特点称之为A型行为类型(TABP),而相对缺乏这类特点的行为称之为B型行为(TBBP)。A型性格被认为是一种冠心病的易患行为模式。冠心病人中有更多的人是属于A型性格,而且A型性格的冠心病人复发率高,愈后较差。

简而言之,A型人格的人,其生活状态类似于“深海鱼”,长期的高压环境导致个体的精神做出无意识的被迫的适应――以改变自身人格特征从而适应高压环境来避免体会到压力过大带来的焦虑感。但是心理超速并不意味着身体同样可以接受这种状态,类似于计算机的超频,长期高负荷运转,即使表面看来一切正常,实际对于“硬件”损害极大。

相对于A型人格个体在快节奏的工作中的适应特征,他们对于压力过小的环境反而会感到不适――这同样类似于深海鱼的“减压反应”。当然,这样的不适同样表现在心理上。

大量研究表明,A型人格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高相关。在心理学上,这成为了心理因素可以导致躯体患病的典型证据。在此后的时间里,“心身疾病”越来越为现代医学学者所关注。数字统计显示,城市医院中,接近1/3就诊患者的健康问题可以归结为心理因素所致。

注:心理学中的“人格”,大致指的是一种跨情境稳定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对面类似的心理刺激,都会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或者思维模式。举例来说,一些“考试焦虑”就是人格层面的问题,具有考试焦虑问题的个体,在面临各种考试的时候都会表现出高焦虑状态。

参考文献

Friedman, M., & Rosenman, R. H. (1959). Association of specific overt behavior pattern with blood and cardiovascular finding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69(12), 1286-1296.
链接:站外链接

此研究由弗里德曼(Friedman)和罗森曼(Rosenman)发表,首次提出了A型行为模式(Type A behavior pattern, TABP)与心脏病关联的观点,基于对A型行为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的详细分析,为A型行为模式与心血管健康风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外,对于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Assessment of Type A Behavior Pattern)在中国的应用和研究方面,目前没有找到特定于“中国常模”的直接引用。这可能是因为该量表的使用和研究在中国相对较少,或者发表的文献较少被国际数据库收录。在这种情况下,若要在中国进行相关的心理评估与研究,建议参考国际通用标准和方法,同时考虑对量表进行适当的本土化修改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