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莫若寒
2012-01-06

1、老的时候就开始有肉体的痛苦了;

2、因为我们不应该左右别人的意愿。想死或想活,决定权只在于那人自己,鼓励的话就等于推了一把。不鼓励不谴责,但引导他不断重新反思,会是比较中立的做法。
自杀一直是伦理学上的难题,因为任何事情一牵涉到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你就很难给它设定一个用以计算的权重了。
你的想法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起点是全球人口过多。但是用鼓励自杀的方法,是解决不了的。第一,鼓励跟心理暗示区别在哪?你就把自己置于一个尴尬的道德处境了。第二,让谋杀者有机可乘。第三,人口过多也有人口年龄性别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外国男性、中老年自杀率偏高,在中国女性、年轻人较多(没记错的话?)。所以看到没有?大数量自杀牵涉到的不仅是人口数量问题,还有比率问题,不一定是对社会有利的。第四,还有很多,世界、社会、人都是很复杂的。各种连锁反应。
微观上,我只给一个例子。假设一个人的抑郁状态只是暂时的,由于受到鼓励,于是冲动自杀。他从21楼跳下,结果跳到20楼改变主意了。短暂的余生在恐惧、自责和后悔中渡过。over。

3、据说有些是。但不能保证全部。可能有人只是脸部肌肉控制出了问题。

4、如果病房外,有人期待他活着,就绝对有。
如果跟外界没有社会联系,那就由他自己决定。有些东西是不能为他人定义的,比如生存的意义这种没有准确答案的问题。
当然如果你是功利主义者,你可以计算一下他活下去所需要的资本,还有他死去所得到的获益,然后对比一下,得到答案。但生命的定价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个人还是觉得,无解。

回复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