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成年了之后就去 紫砂,听父母说他们现在还是要管我,明明我说了让他们不要管我了,光是被注意到,我都觉得压力很大
我想吃快餐,是因为我除了别的我也吃不下了,而且吃的时候我会稍微开心一点,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也就偶尔吃,最近吃的时候像在填肚子,嗯,其实会稍微开心一点的,
只是我的心在告诉我,这又不是爱。
什么事都没意思,我也不期待什么答案了,身体需求是填不满的,像胃里的食物一样消化完我就又会很饿,活动一会儿又会很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会那么累,过一会就累,我休息不好了
我很亏欠,很愧疚,我觉得我我现在花的所以以后都要还给父母,我不能让他们吃亏,至少我良心过意不去,我得还了才能有自己的命,好沉重
我试着花钱让自己开心点,满足不了。
我不想还了。父母说这是他们的家,确实也是,我什么也没有。
感觉社会大环境不太好,也许人们会觉醒,比如最近的力工梭哈定律、安卓苹果之差、性压抑等…
大概就是我作为一个高三生,我自以为自己自己是岌岌可危的,我对自己原生家庭的经济供应是极其感到压力和感到不安稳的,一旦成为大学生,我觉得我就没有经济支柱了,我觉得我活着都成问题。之前我的父亲给我转了一百元,还特意备注“零花钱”,我接了,心里过意不去,回了他的一些嘘寒问暖,结果没多久他就叫我“x 仔”,我从小到大没听过这种叫法,我真的觉得很排斥,很反胃,我看着都觉得恶心。我不想和他们有但凡一点的情感上的联系。不想要他们的,但是我现在又不得不依靠他们,我知道社会很现实很残酷啊,大不了一了百了。现在活得真憋屈,有时也会自嘲似地问自己“我真是高中生?”…不是,哥们。为什么那些同学们过得那么开心,还能每天笑笑嘻嘻的,或是傻乐,或是因为不知道什么而开心起来。我不明白,因为我真的不开心,我也很难笑出来。还有就是为什么 ta 们可以这么健康啊,我觉得我的身体难用得要死,一天天的,这里酸,那里累,或者哪里麻,或者好像无力了一样,身体就不能好一点吗?我还头疼眼花,还反应迟钝,为什么要这么难受?

抱抱你,

加油捏,现在不要想太多,以你的能力,到了大学就可以独立起来焕发新生的。

整的看下来你有在很努力活着了,抱抱你,试着规律饮食与作息调整下(符合个人体质需求的),焦虑已经影响你的身体机能了,可以多喝水促进代谢(保持正常1500~2000ml的饮水摄入)。在真正打算要离开前,试着不让自己怀揣太多痛苦离开吧

你对自己的心理要求太高了,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 这样的精神高压不好受。我也有和你类似的想法与内耗经历:不想亏欠父母,不想亏欠任何人,身处的环境默认了利益互动有来有回,等到成年了必须要背负法定义务、社会期待等等。自己的不满没有了合适的理由和发泄口,融入群体就要做好被批评、控诉、自我审视的准备,明明自己太累了可就是不能有自我表达的理由,他们再怎么讨厌,可确确实实物质照顾到自己了,不至于让自己受亏待。但他们就是精神恶心到了自己,物质照顾本就没有理由和资格去架空本人的心理需求。自知能力有限、不足,害怕担心将来的生存危机,自己无法无视甚至认为自己就是很差劲, 为什么他们就是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真心需求?为什么连自己也满足不了生理需求?为什么自己不能同他人一样随时拥有自己的快乐?明明是身处同一环境。人与人的差异太大了。你需要的时候被无视太多次,但你似乎习惯了,并用于自我脱敏的教训和领悟。希望我以上的主观表达不会冒犯到你,有出现的话我表示抱歉

条件允许需要的话,你可以了解下大学的助学贷款,针对帮助上学费用紧张的大学生的政策

能理解你的心情。我接下来发表的主观看法,会存在片面理解,请理性看待。目前他们是认为自己必须有管你的“法定义务”,比起你的诉求和体感不适,在他们眼里你理应要做的是准备成年,符合社会期待与身份,好像成年了就能把过去的不快乐疗愈了,忘却不该有的“叛逆”,迎接你“该拥有”的未来,担起社会责任,一夜之间就会长大等等。这些都能成为措辞和他们任何言行举止的“免死金牌”,因为生与养育之恩,因为你会有良知,你会从中懂事,你总会有自己的本事。长久相处他们对你的了解会让他们把默认的规矩和责任施加于你,他们的措辞大多会与社会规训和道德规范绑定,无论你需不需要乐不乐意,因为你会从中“懂事”。

几乎人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想法与社会主流想法作对照时是存在差异的,不符合自身道德审视时会主动判定为“偏执”,(主观)会加剧对“偏执”的批判和排挤,源于“完美主义”的不满意与自我期许的需求割裂、落差。谁都会试着去活成体面的样子,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身份似乎就不会被大环境排斥了,就可以偷偷喘口气,最后回头看到扭曲不堪、乃至陌生的自己。往往多数是自我心理暗示。活着疲惫,累也无奈,与自我期许渐行渐远,所以人们习惯沉默了,有心理需求时彼此看不到会感到孤独,困境各有类似但人们习惯了提防,会判定为认知入侵,也会催眠pua自己能往好的过就过,这是常人普遍会存在的视角局限。因为“日子还很长,我还有想要的、期待的、可惜的人与事物”。执念会催生潜在动力,也会变成自我保护的“武器”和屏障,以至于生存的前提。我表达的内容比较跳脱,请见谅

我觉得我有点偏执,但我写的是我的真实想法,不过这种偏执是与社会主流想法的相比较而成的

我知道痛苦的时候要把它们转化为创作的原料,大概高一的时候吧,那时候我就开始习惯于在难过的时候创作些什么了

我一边写,一边有想法的转变

抱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