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有偏见的输出,不喜勿看,接受锐评)我是真的很不理解我们班那几个女生之间相互叫妈妈,叫女儿的。甚至还有个别人班的女生是我们班的一个人的“妈妈”,于是她一来我们班,我们班的这位“妈妈”就会对她的“女儿”说,“外婆”来了。而且是经常“女儿女儿”的叫的。
我每次听到都觉得很奇怪,难道我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吗?我是真的不理解,问了同桌的看法:“也许就是占便宜而已”,可我还是感觉太过了吧,我没有和她们说过我的想法(偏见),因为我不想和她们有什么交流。
在我看来,她们这种叫法是对“妈妈”这个词语的滥用,没有给足“妈妈”这个词该有的尊敬。它承载着血缘里的责任、养育中的深情,是一种重要情感符号
“妈妈”通常在一个家庭中扮演养育者或保护者的身份。当我们称呼妈妈时,是对其血缘上身份的认可(亲生),或责任上的认可(养父养母也属于这类)。因此,叫“妈妈”是一种的特殊的身份符号认同(妈妈往往伴随着责任与供给,感情支持)
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有几个想法;第一,难道她们缺爱吗?显然她们有良母,第二,我会因此认为她们是对感情很随意(那两个人一个是esfp,一个enfp,之后单独发一条动态展开说说,真不是刻板印象,真的就是我认为很虚伪,我只是不喜欢那两个人而已,哗众取宠,无理取闹,制造噪音,不针对哪一个人格),第三:我感觉叫别人妈妈是对自己妈妈的一种背叛。
就那么多了,欢迎锐评,很乐意听听你们的看法,因为我认为自己还是太浅陋了,希望以此听到不一样的答案。

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也是普遍存在的,几种可能,一是寻求深度的情感链接通过称呼来标榜亲密度,二是建立独特的群体认同感,再就是通过角色来满足特定的心理需求,比如照顾与被照顾的一种社交策略和表达方式。看不惯就敬而远之,多关注自身成长,不必过度评判和解析,随着成长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但那也只是别人的人生而已。

我个人不太习惯这种表达亲密的方式,总觉得和我理解的‘亲近’不太一样,可能是我对这类社交互动的了解还不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