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讨论
2023-02-03

八维分析——王阳明:此心光明
孔子四十不惑的说法,用荣格分析心理学来说是人格的整合与发展。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无疑将自己的人格整合发展到了一个高级阶段:他有“完整的自我”、成熟的认知决策体系。根据我的判断,王阳明的人格类型是ENFP。ENFP型占人口比例约6%-8%(英美1998年数据),在NF类型中是比例最高的,但又有几个人做到了王阳明那样呢?或许不多。
王阳明的第一功能和第四功能的形成,和他的家庭有关。不难发现,他的父亲对待和教养王阳明时,给他灌输了大量自身经验,即:他要王阳明守住家庭作为书香门第的涵养、在王阳明准备将自己的想法与结论呈给皇帝时拦住了他。在父亲看来,这样才是“对”的,才符合自身的经验框架;同时,他也在害怕这些新的可能性——他认为这太冒进,可能会给王阳明、给家门带来不幸。于是这种经验的传递,就形成了王阳明的第四功能(也是劣势功能)内倾感觉。在王阳明小时候以及年轻时,与内倾感觉有关的经验框架是完全未形成的,比如他去居庸关与山海关考察并写下心得时,只是想要为国家做贡献,却忽略了他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孩所写下的东西可能不会得到皇帝的重视。同样的,他的第一功能(也是主导功能)外倾直觉,也很突出。先不说思想过于新颖导致名落孙山,就是他那些各式各样的新点子就已经彰显了他强大的外倾直觉:“格”竹子、实地考察并上报皇帝,或许还有更多史书未记载到的。这些新点子在他发展完全之前总有些幼稚、不合理(也就是他经验体系劣势的体现,点子不着地),但在后来也成就了他一介书生用兵成神的奇迹,还有他的阳明心学。
他的第二功能和第三功能,虽然我找不到他是怎么形成的(毕竟史书也没有一直记载他的家庭),但从他那些观点特别是“良知”说,不难看出他是一个以内倾情感为第二功能(也是辅助功能)的人。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判断出,王阳明是一个ENFP型人。那么王阳明是如何做到“此心光明”的呢?
在荣格八维的基本观点里,人的后半生最重要的就是发展第四功能。而王阳明经历的那些挫折,无疑正是为他积累经验。在他的生命还没有走到龙场悟道这个转折点之后时,他就不断去尝试、去践行他在书中读到的思想、去想法子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遭到了各式各样的挫折,于是形成了自我经验体系。包括他在龙场对曾经读过的书进行回想,无疑也再次加强了自身经验体系。于是,他明白了自己应该坚持的和应该舍弃的,从而他开始对自己的外倾直觉发散出来的点子进行有选择性的取舍(我认为他是从这种取舍中结合别的功能发现了阳明心学的基本观点而不是冥想)。
同时,人的第三功能被称为“小孩功能”,正因为其难以为人们所掌握。王阳明从年轻的时候,就更偏向于“实用性”而非“是否合乎逻辑”,他之所以要开创阳明心学,为的是帮助自己以及当时心灰意冷的读书人(这也是他第二功能内倾情感的体现,他的外倾思考是为内倾情感服务的),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就要不断思考、不断回到客观事实中去——如何帮助?他被贬至贵州龙场时,那里环境恶劣,随行同伴病倒,于是王阳明便周转于调节各少数民族之间、明王朝和各贵州土司之间的关系,以及事必躬亲地处理生活琐事并亲身照顾病倒的同伴。籍此,他的外倾思考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同时,他也在困苦中切身体会了圣人说的“仁者爱人”,更是使他的内倾情感功能更上一层楼。
于是,这样“完美”的王阳明,明悟出了他的理学成圣之道并坚持推崇了下去。我认为,这并非单纯的脑内信息重组,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龙场悟道不是任何一个人去都能悟出来点东西的,他是王阳明整合了自身的阳面功能(也有部分阴影面功能)得到的结果,是王阳明与命运博弈的胜利证明,是王阳明的“上帝死了”。有人说,阳明心学是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的学说,以此来否定王阳明。但是,若从王阳明所处的时代时代来看,他能开创这样的学说,已是非常成功的;并且王阳明的“主观唯心”,现在看来是封建,在当时却是极大的创新,且为当时的读书人提供了一个灵魂居所,安抚了他们与王阳明同样失望甚至绝望的心。
在王阳明的经验体系和逻辑体系中都有不正确的地方,但我依然说内倾感觉和外倾思考是王阳明能很好使用的功能——因为这是当时的背景下所能成就的,最成功的ENFP人格、以及最伟大的王阳明。
同时,在王阳明此后的人生中,他心怀良知,屡践于行。我们不难在王阳明此后的事迹中看到一个有独特思想、良知外化于形、做事干净利落的“圣人”王阳明,一个完美的ENFP型人。
我们听见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一如他所做的那样。

回复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