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2. 冥想是如何运作的 《冥想》

为了了解冥想是如何运作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原则:

◆物质宇宙即是能量

某些灵修传统在几个世纪之前早已了解到的事实,如今科学界也渐渐开始对此有所认识。我们的物质宇宙事实上并非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的基本元素是一种我们称之为“能量”的力量。

以我们身体感官通常感知的方式而言,事物看上去似乎是实在而彼此孤立的。但从更精细的层面,从原子和亚原子的层面看,看上去坚固的实体实质上是由越来越小的粒子所组成,再往下看,就是纯粹的能量。

实际上,我们都是能量,而在我们内部和围绕着我们的万物都是由能量组成。我们都是巨大能量场的一部分。我们感知到的孤立实体事实上只是能量体的各种表现形式。即便从字面和物理意义上讲,我们也都是一体的。

能量以不同的频率振动,因此从精细到粗糙,都具有不同的质地。思想相对而言比较精细,是能量比较轻巧的形式,因此能够迅速而轻易地发生改变。物质实体相对而言则是一种比较粗糙和紧密的能量形式,因此其运动和变化都比较缓慢。在物质实体层面,也有很多不同的情况。生命体比较精细,变化迅速,容易受到很多事物的影响。一块岩石则是较为粗糙的能量形式,变化缓慢,很难去影响它。但是即便是一块岩石,最终也会被诸如水这样更为精细和轻巧的能量所改变和影响。各种形式的能量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也会相互影响。

◆能量具有磁性

能量的一大法则是:某种质地和振动的能量会吸引具有同类质地和振动的能量。

思想和情感的磁性能量能够吸引同类的能量。我们可以在某些场合见证到这一法则的作用,例如,我们可能“碰巧”遇见了我们一直在想念的那个人,或者,我们“随手”拿起一本书,而这本书所包含的信息正好是当时我们所需要的。

◆形式随想法而定

思想是一种快速、轻巧而不断变化的能量形式。它是即时展现的,不像物质形式那么稠密。

在创造某个事物的时候,我们总是首先以思想的形式对它加以呈现。思想或想法总是领先于事实的呈现,比如,“我想去做一顿晚餐”的想法就要先于美餐的制作,“我想要一件新衣服”的想法要先于出去购买的行为,“我需要一份工作”要先于找到一份工作的事实。

一个艺术家先有了想法或灵感,然后才能去创作一幅画。一个建筑师先有设计,然后才能建造一所房屋。

想法就好比蓝图。它创造了一个形式上的意象,然后这个意象就会吸引和指引物质能量流向那个形式,最终使之在有形的物质层面上呈现出来。

即便我们不采取直接的行为去实现我们的想法,这一原则依然有效。光是在你的脑子里的一个想法或思想就是一种能量,它会在物质层面上吸引和创造相应的形式。如果你一直想的是疾病,你可能会真的得病;如果你认定自己长得很美,你就真的会变美。同样,在我们内心一些无意识的想法和情感也是遵循同样的原则。

◆发散与吸引法则

这个法则讲的是,不论你将什么投入到这个宇宙,它都会反射到你本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从实践的角度看,这意味着:我们总是在吸引那些我们想得最多、期待最深和想象得最生动的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处于负面和恐惧、不安和焦虑之中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吸引到那些我们正力求避免的经验、处境或人事。如果我们处于相对积极的状况中,期许着愉悦、满足与快乐,那么我们就会吸引到与之相应的处境和人事。因此,有意识地想象我们想要的事物,有助于使之呈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运用冥想

这样的改变并不仅仅通过“正向思维”这样表面上的改变就得以实现,它涉及我们最深层次、最为基本的生活态度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探索、发现和改变。这就是为什么说学习冥想可以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深层次的个人成长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恐惧和无意识的信念,我们游移不定、举步维艰,妨碍了去实现满足而充实的人生。一旦这些受局限的态度被我们看清,它们就会在冥想的过程中自行消失,从而留出空间,让我们有机会去寻找和进入到快乐、充实和爱的自然生活状态中。

一开始你或许会在某个特殊的时间段或为某个特殊的目的而练习冥想。而当你越来越习惯于运用它,并开始信任它所能带给你的结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已经变成了你思维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成了一个持续的觉知和意识状态,你知道了自己就是生活的创造者。

这就是冥想的终极目标——将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变成一个创造奇迹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只需自然地选择我们所能想象的最好的、最美的、最充实的生活……

以上内容来自2012年出版的《冥想》,中国城市出版社授权,需转载请联系出版社

讨论